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長魏臻對《中國企業報》記者就承擔社會責任,追求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魏臻說,近年來,工大高科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國有企業提升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憑借深厚的技術底蘊和豐富的行業經驗,緊密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協助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共同書寫了國有企業新質生產力提升的新篇章。
作為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工大高科多年來一直面向冶金、礦山、石化、港口、電力、軌道交通等國民經濟支柱行業“安全為基”+“以新技術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現實需求,解決了產業發展與多學科交叉、現代技術融合的難點、痛點,實現了進口替代。
面對下游客戶“高可靠高安全”的工業應用場景,公司深知肩負責任重大,始終以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尋求突破,自主掌握鐵路信號安全完整性技術、防失爆設計技術和工業AI等關鍵核心技術。
魏臻介紹,近年來,由工大高科自主研發的“i-Trans”企業智能運輸調度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企業廠內運輸環境的運營成本高、安全生產壓力大、綠色發展轉型慢、管理決策效率低和信息孤島的痛點問題。此外,面對公共服務、個人消費等領域的通用大模型熱潮,工大高科也正在依托強大的算力資源和豐富的數據積累,積極探索適用于礦山、冶金、石化等行業特點的跨模態工業認知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落地,并逐步應用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同場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