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黄色,欧美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8v,国产精品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黄色美女小说,在线视频观看91,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中國企業報集團主管主辦

中國企業信息交流平臺

微博 微信

書寫共和國“工業長子”的發展新篇

——東北國企高質量發展一線故事

2024-01-10 13: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次閱讀
 
東北國企高質量發展一線故事

  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地鐵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艘萬噸輪船……雄厚的工業基礎,讓東北地區在中國工業史上書寫了輝煌過往。

  進入新時代,國產首艘航母、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復興號”高速動車組等一批大國重器又在東北誕生,續寫共和國“工業長子”的絢爛篇章。

  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東北地區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上,這些歷史悠久、持續貢獻的國有企業,戰略支撐作用更為突出,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啃創新“硬骨頭” 立志打破被動局面

  深冬的松花江畔滴水成冰,吉林化纖的車間里熱鬧又繁忙。一捆捆白色的碳纖維原絲整齊排列在生產線上,經過氧化、低溫碳化、高溫碳化等工序,被加工為黑色碳絲,纏繞在滾筒型裝置上。

  碳纖維被譽為“新材料之王”“黑色黃金”,生產技術門檻高、難突破,不僅售價高,還一度“一絲難求”。

  立志打破被動局面,吉林化纖下決心研發出屬于中國的碳纖維。由于技術封鎖,研發碳纖維材料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借鑒。“別人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研發原絲連‘石頭’都摸不著。”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絲技術負責人陳海軍說。

1310759472_17048459595551n.jpg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外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孫文湛 攝)

  上百次試驗、上千次調整、上萬組數據,研發團隊陸續攻克了原絲粘度不穩定等多道難關,開創了我國碳纖維原絲規模化生產的先河。持續攻堅,公司首創的25K、35K、50K大絲束碳纖維全面投放市場,碳纖維產業創新陸續取得突破。

  像這樣的創新突破故事,在東北國企中不勝枚舉。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工藝研究所高級主管工程師李曉丹帶領團隊,攻克航空制造領域的前沿——金屬增材制造技術。

  經過無數次試驗,一臺搭載著數十項增材制造零件的產品試驗成功,我國增材制造技術步入工程化應用階段。

  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航空工業的每一步,背后都是成百上千項技術的突破創新。東北國企堅持不斷啃下創新“硬骨頭”,持續不懈推出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

  日前,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其中,被視為“核電之肺”的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就是哈電集團攜手高校、研發機構等十年磨一劍,按照2400多張設計圖紙鑄造成的“大國重器”。

  打數字“組合拳” 深度融合信息技術

  在鞍鋼股份煉鋼總廠集中控制中心,十幾名技術工人緊盯幾十塊電子屏幕,“隔空”操作幾臺超百噸轉爐的運轉。附近的生產車間內,一個個鋼包裝滿上千攝氏度的鐵水,經過扒渣、脫硫等工序倒入轉爐,精煉成鋼,整個現場卻很少看到工人身影。

  鋼廠、汽車廠曾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詞。不過對于鞍鋼集團、中國一汽、中國一重等見證新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東北老牌國企來說,智能設備取代人工值守,生產正變得越來越智慧和精細。

  記者在一汽解放J7整車智能工廠看到,上百臺AGV搬運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在生產需要的時點將物料精準送達生產線;輪胎隨著車輛在生產線上的運行邊走邊裝,搬運機器人與裝配機器人通過數據協調,實現默契超高精度定位。

  “我們在車間里看到現實的生產,在電腦數據系統內,還有一個可以映射這里全部生產環節的數字孿生工廠。”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數字化部部長宋磊對記者說,車輛生產出來便擁有自己的“電子身份證”,在全生命周期質量100%智能可控、可追溯。

  近年來,東北三省加大力度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改造。遼寧省設立2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吉林省圍繞“智改數轉”,力爭實現規上工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及技術骨干培訓全覆蓋;黑龍江省數字經濟總量已占GDP約30%。

  黑龍江畔,長白山下,鴨綠江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新路。

  鞍鋼集團實現了“一鍵煉鋼”:銷售系統發來的鋼材需求一經確認,在千里之外也能立刻讓鋼廠自動開啟生產流程。哈電集團實現了“遠程會診”: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客戶的設備數據實時傳回,可以遠程提供風險預判、節能評估、設備管理服務。

  在中國一重,數十米長的巨大毛坯件“聽話地”在機床上按設定程序轉動,磨削成大型船舶、水電站的基礎構件。一重集團(黑龍江)重工有限公司數字化辦公室經理張繼鵬說,依托5G專網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軋電車間34臺數控機床都安裝了數據采集模塊,實現了機床聯網、能耗監測及車間透明化管理。

  “數字工廠”如火如荼,“數字農場”建設也熱火朝天。記者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閆家崗農場有限公司看到,整個農場實現5G網絡覆蓋,可以對農田進行全要素數據采集。在生產季,“葉齡儀”通過5G+高清AI攝像頭,對水稻的葉齡智能診斷、病害識別;水渠邊,自動水位儀根據土壤墑情監測,定時定量開啟閘門灌溉莊稼。

  扛綠色“重擔子” 聚焦“雙碳”面向未來

  從巍巍大小興安嶺到茫茫長白山林海雪原,從寬廣遼闊的草原到蜿蜒入海的江河……東北生態環境優勢突出,森林面積、濕地面積、自然保護區占比均居全國前列。

  為了守護生態,保衛藍天,東北國企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傳統產業奮力“向綠”而行。

  在吉林省吉林市,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雛形已現,建成后每年增產技術含量高、能耗低的化工材料近300萬噸,與吉林西部風光發電聯動,設計新增用電由“綠電”保障。

  2022年東北三省原油產量4375萬噸,占全國21.4%。作為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行業,東北能源產業奮力實現綠色“蝶變”。努力保持穩產的同時,東北國有油田企業乘勢而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建設美麗新油田。

  在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群英西泡及北站泡,一塊塊光伏板在水面有序鋪開,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實現了并網發電。這是中國石油系統內首個水面光伏項目,可年均發電275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達2.2萬噸。

  600多公里之外,位于遼寧的撫礦集團昔日沙礫漫天、有地質災害隱患的西舍場,如今被光伏板、植被所覆蓋,成為新能源基地。不久前,西舍場300MW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可年均發電4.4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6萬噸。

  聚焦“雙碳”目標,堅持綠色發展,不僅讓東北老工業基地面向未來有了綠色發展底氣,更讓東北地區借勢融入國際經濟循環。

  深冬的吉林大地冰封雪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鐵事業部制造中心鋁車體產線,為塞爾維亞量身定制的高速動車組車體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組焊。

  “更智能、更綠色、更舒適、更友好。”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匈塞鐵路動車組項目設計經理荀玉濤對記者說,列車完全遵循歐盟技術標準,大范圍采用環保材料,材料可回收率提高10%,材料可降解率提高15%。“我們還提高了電制動率,減少車輛走行部件損耗。車頭流線型低阻力設計,節能約10%。”他說。(新華社記者 姚湜 王炳坤 強勇 白涌泉)

  (新華社長春1月9日電)

點贊()
上一條:國鐵集團定下2024年目標:投產新線1000公里以上 完成運輸總收入1萬億元2024-01-10
下一條:池黃高鐵接觸網1月10日9時起全線送電2024-01-11

相關稿件

川東北氣礦:黨建引領 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2022-04-07
深度關注丨護航國企高質量發展 2023-07-17
“新國企”折射各地高質量發展新動向 2022-10-17
東北國企改革觀察:啃了“硬骨頭” 進了“深水區” 2021-05-27
東北國企改革觀察:啃了“硬骨頭” 進了“深水區” 2021-05-25
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報 中國社會經濟網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新浪財經 鳳凰財經 中國報告基地 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網 杭州網 中國產經新聞網 環球企業家 華北新聞網 和諧中國網 天機網 中貿網 湖南經濟新聞網 翼牛網 東莞二手房 中國經濟網 中國企業網黃金展位頻道 硅谷網 東方經濟網 華訊財經 網站目錄 全景網 中南網 美通社 大佳網 火爆網 跨考研招網 當代金融家雜志 借貸撮合網 大公財經 誠搜網 中國鋼鐵現貨網 證券之星 融易在線 2014世界杯 中華魂網 納稅人俱樂部 慧業網 商界網 品牌家 中國國資報道 金融界 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招商聯盟 和訊股票 經濟網 中國數據分析行業網 中國報道網 九州新聞網 投資界 北京科技創新企業誠信聯盟網 中國白銀網 炣燃科技 中企媒資網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 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濱州東方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喜來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