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先后出臺了一批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相關社會事業發展。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延長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期限。
中國規定,企業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內資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納稅人生產銷售新支線飛機暫減按5%征收增值稅。國產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免征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增值稅。頁巖氣資源稅(按6%的規定稅率)減征30%。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上述稅收優惠政策已經到期的,執行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
同時,供熱企業向居民個人供熱取得的采暖費收入免征增值稅等政策,執行期限將延長至2023年供暖期結束。
為了助力脫貧攻堅,201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執行期限將延長至2025年12月31日。
在金融領域,中國還出臺了有關準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這些政策到期后繼續執行。其中包括,保險公司按相關規定繳納的保險保障基金,準予據實稅前扣除:金融企業對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后,按照相應比例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