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調整供應鏈并非簡單轉移至總部所在地周邊,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綜合研判。對于跨國公司來說,能在區域內最大程度完成研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是最理想狀態。當前,全球正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地區、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地區、以德國為中心的歐洲地區三大供應鏈布局熱門區域。
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正在改變以成本為導向、在全球范圍進行資源配置的供應鏈模式,轉而構建兼具安全性和穩定性的供應鏈,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跨國公司在中國:全球供應鏈重塑中的再選擇》顯示,全球供應鏈正朝著多元化、近岸化、本土化方向發展。一方面,跨國公司正結合其重點目標市場,將高度分散的生產工序和環節,逐步收縮到一個國家(地區)或鄰近國家(地區)進行生產,推動供應鏈近岸化布局;另一方面,為降低單一供應依賴的風險,跨國公司開展多元化采購和布局,實施供應鏈多元化、分散化戰略。
面對近年來原材料供應短缺和物流運輸成本大幅上升等方面的挑戰,意大利服裝公司貝納通決定將其在泰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產能削減一半,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土耳其、突尼斯和埃及等距離意大利較近的國家和地區建立新的產能。而此前,貝納通超過一半的產能位于亞洲。
貝納通的供應鏈調整頗具代表性,不少跨國公司正在進行類似調整。不過,跨國公司調整供應鏈并非簡單轉移至總部所在地周邊,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綜合研判。對于跨國公司來說,能夠在區域內最大程度地完成研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是最理想的狀態。因此,擁有豐富的研發資源、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完善的生產配套能力的國家和地區,成為跨國公司的優先選擇。
專家認為,當前,全球正形成三大供應鏈布局熱門區域,第一是以中國為中心,包括東盟、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在內的亞洲地區;第二是以美國為中心,包括墨西哥、加拿大等周邊國家的北美地區;第三是以德國為中心,包括眾多歐洲國家在內的歐洲地區。
以中國為例,完善的生產配套能力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了一批產品集中生產、專業化協作配套、產業鏈條成熟的產業集群。這種由高度專業化分工和大規模協作形成的供應鏈,具有較強的韌性和修復能力。同時,中國的研發資源日益豐富,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建設研發中心,且注重研發符合本地需求的技術和產品。此外,中國龐大且越來越成熟的消費市場也具備很強的吸引力。麥肯錫發布的報告指出,更多的生產正在靠近主要的消費市場,中國日益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將持續吸引全球跨國公司在中國深度布局。
基于此,不少跨國公司近年來紛紛加強了在中國的投資布局,打造完善的本地化供應鏈。例如,法國公司施耐德電氣供應鏈在中國實現了90%的本土采購率,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都設立了研發中心。德國公司卡赫在中國設立了生產中心、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其中工廠85%以上的原材料都在中國采購。
跨國公司供應鏈近年來遭遇的另一大挑戰,就是關鍵部件和關鍵環節的供應不足,其中以芯片和航運最為典型。為了解決此類問題,一些跨國公司紛紛通過簽訂長期協議等方式鎖定供應。
疫情發生以來,全球航運運力陡然緊張。為了鎖定艙位,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與航運企業簽訂長期協議。馬士基表示,盡管平均運價較去年高出不少,但是2022年其超過80%的運力簽訂了長協運價。此外,赫伯羅特、以星航運在2022年的運力長協占比也顯著增加。
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汽車芯片領域。面對缺芯局面,不少車企通過簽訂協議與芯片公司進行深度綁定,以保證未來的供貨能力,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7月20日,大眾汽車和意法半導體宣布將共同開發一種新的汽車半導體。大眾汽車采購主管穆拉特·阿克塞爾表示,大眾汽車正在積極塑造半導體供應鏈,以確保生產汽車所需的芯片,并鎖定未來幾年關鍵微芯片的供應。
不少車企也有類似動作。去年11月份,福特汽車就與芯片制造商格羅方德達成合作協議,旨在通過聯合開發汽車級芯片來增加供應。寶馬汽車也與格羅方德等簽訂了一項長期供貨協議。寶馬方面表示,“我們正在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上,深化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直接與芯片制造商和開發商同步我們的產能規劃,可以提高可靠性和透明度,并確保我們對芯片的長期需求得以滿足”。(記者 袁 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