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推動各國各方共享制度型開放機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實施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基于我國的市場優勢與國內外環境的需要,穩步擴展制度型開放是十分有必要的。無論對國內市場還是對國際市場,制度型開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與現實意義。
第一,制度型開放有助于推動市場化改革。制度型開放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又一次以開放倒逼改革的歷史契機。如要求國有企業及政府采購貫徹競爭中性原則,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取代外資審批制度等舉措,將有助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優化,推動建立更加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對市場競爭及監管規則一致、工業技術標準一致和落實產權國際保護的國民待遇等方面的要求,將有效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第二,制度型開放有助于創造競爭新優勢。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在貿易便利化與自由化、公平競爭、信息公開和保護投資者權益等方面具有更高標準,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有助于中國加快營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成本,提升供應鏈體系的運行效率,形成合作共贏的人文環境與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從而釋放新的制度性紅利,創造我國在全球經濟貿易合作以及價值鏈分工中的競爭新優勢。
第三,制度型開放有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經貿新規則中的參與度。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將全面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推動同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這表明我國通過穩步擴展制度型開放對接全球經貿新規則的決心。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為例,其在全球價值鏈的商業規則與紀律方面設立了更高標準,包括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等。同時,CPTPP針對以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供應鏈貿易等為代表的新挑戰與新議題,引入了在競爭政策、知識產權和反腐敗等方面的新條款與新規則。制度型開放將推動中國積極主動地對接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讓中國更有機會參與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的網絡建設,更好地在國際經貿規則與全球經濟治理中反映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中國積極開展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合作,凝聚各方共識,實現公平正義,推動互利共贏。中國不斷完善法律制度環境,積極與國際高水平制度對接,不僅有助于保護在華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更有助于向世界傳遞發展中國家的聲音與訴求。同時,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能夠減少因制度性差異而引發的貿易摩擦,逐步擴大國際市場合作空間,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提升世界經濟開放合作的層次。由此可見,制度型開放不僅能夠為中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良好制度環境,更有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根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薛熠教授《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的制度型開放》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