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南最年輕的地級市,近年來,湖南省婁底市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奮力建設中部地區“材料谷”。婁底兩級法院立足審判職能,以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為抓手,緊盯市場主體司法需求,在涉企訴訟服務和暖企惠企上精準發力。
據統計,今年以來,婁底法院一審、二審民商事案件平均結案時間為51.45天、35.11天;涉企執行案件執結987件,執行到位金額2.5億元,涉企執行結案時間平均為65.4天。
主動挑擔子
婁底中院黨組多次召開會議,印發《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方案》等相關制度舉措20余項,助力婁底打造營商環境品牌。通過分解落實攻堅任務,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強力推進保護中小投資者、執行合同、辦理破產案件等優化營商環境核心工作,全力培育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
3月8日,婁底中院與市工商聯、市婦聯、市總工會組織開展“女民營企業家與女法官結對優化營商環境”活動,雙方就企業發展中最為緊迫的法律問題,法院如何通過公正、高效的審判執行為企業提供服務與保障等進行了探討,現場完善了結對聯誼機制。
為打破信息“壁壘”,婁底中院與市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發布《關于嚴厲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設立打擊拒執專線,量身定制《涉企合同專項執行活動工作方案》,重拳出擊,為涉企案件執行開辟維權綠色通道;與婁底仲裁委聯合出臺《婁底市關于仲裁裁決執行聯動辦法》,規范、細化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辦理聯動工作機制。
為健全打擊拒執犯罪、網絡查控、查人找物等機制,婁底法院與市文明辦、市委統戰部等單位構建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對148個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等候選單位進行了失信審查。通過開展“百名執行干警進百企”調研活動,傾聽企業呼聲,紓解企業困難,發揮執行職能,為企業提供精準司法服務。
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全市法院限制消費1513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457人,司法拘留66人,移送拒執13人。
主動想辦法
泰某公司是2006年注冊成立的一家臺港澳與境內合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港資股東占股60%,境內股東漣某集團占股40%。近年來,由于經營不善,2016年8月,泰某公司全面停工停產,廠房被荒廢,評估價值4000余萬元的設施設備也生銹腐蝕。2020年10月,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泰某公司解散。由于公司未在法院裁決解散之日起15日內自行組織清算,漣某集團于2020年12月7日申請對泰某公司進行強制清算。
婁底中院受理申請后,于2021年4月依法指定清算組,并于2021年10月裁定確認清算組制定的清算方案。最終,漣某集團以8008萬元整體受讓泰某公司的全部資產,清算組嚴格按照方案100%清償債權并向股東分配剩余財產,成功解決了泰某公司多年未能解決的清算難題。
“在生產設施設備、房屋建筑物等資產所附土地系工業劃撥地,對外公開拍賣難以成功處置的情況下,我們指導清算組采取打包處置資產的變價方式并創造性地引入‘股東內部競價’與‘股東按份共有并出資解決問題’兜底資產處置路徑,充分調動股東積極性,主動‘推銷’公司優質資產、尋找意向買受人和投資人,最終促成公司資產溢價處置變現。”婁底中院法官楊文模說。
近年來,婁底法院破產審判步入良性循環,充分發揮府院協調機制優勢,解決企業注銷、職工安置、稅費清償、信用修復等難題。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推行破產財產全部網絡拍賣、債權人會議全部網絡召開等,有效降低破產程序費用,快速提升破產信息化審判水平。共審結破產案件63件,涉債權人3萬余人,申報債權139.14億元,已實際兌付11.43億元,增加稅費1.47億元,通過重整、清算、盤活利用土地、房產、設備等閑置資源約64.67億元。
主動解難題
“法官,被執行人楊某榮有一火車皮的玉米很快運到新化火車站,麻煩你們趕緊扣押。”4月29日晚,申請人中央儲備糧婁底某公司工作人員提供了一條重要財產線索。
4月30日早晨8點,新化法院執行干警放棄“五一”假期休息,對申請人申請查封被執行人財產的請求進行合議,制作執行裁定書,火速趕往長沙貨運中心冷水江物流車間新化班組,送達執行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
考慮到玉米不能長期保存必須及時處理,而直接拍賣變賣玉米,既影響養殖戶生產經營,引發其對后續執行的抵觸情緒,又增加執行成本。為打破僵局,實現雙方共贏,執行團隊決定分頭做工作。
“要從長遠角度考慮,如果這次把作為飼料的玉米全部處置掉,雖然能執行回一部分錢,但被執行人無法養豬的話,償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剩下的幾十萬元怎么辦?”新化法院執行局局長鄒人獻向申請執行方建議了執行擔保制度,最終跑出以高效執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加速度。
據介紹,為減少糾紛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婁底法院形成人人爭做技藝精湛的“審判匠人”的辦案思維,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多措并舉推動公司內部治理規范化、市場化、法治化,通過邀請人大代表視察法院、依托文印店設立便民服務點、設立縣域金融糾紛調解中心、開展送法進企業普法宣傳等活動,依法強化對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保護,用法治手段培育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傾情打造“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阮占江 帥標 通訊員梁成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