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獨選址申報的建設用地項目,以往審批平均需要44個要件、119人簽字、蓋66枚公章、組卷時限達120個工作日,企業“多頭跑”苦不堪言。而現在,這些涉及審批的“麻煩事”全被當地政府部門接手,要件、簽字、公章大幅削減,符合條件的項目用地只需2個工作日就能獲得審批。
這正是遼寧省朝陽市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記者近日在朝陽采訪了解到,朝陽全面啟動“1+7+3”改革,以“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為目標,全力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
據了解,朝陽市依托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總體方案、7個縣(市)區特色方案和3個專項方案,以創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制機制為突破口,以省級經濟開發區為平臺先行先試,市直關鍵部門與縣區聯動,邊實踐、邊完善、邊創新、邊推廣,實現“一套人馬”、“一次辦結”、“一網通辦”,切實便民利企。
其中,北票市推進“五減”改革,政務服務事項由947項壓減到547項,辦理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30%以內;喀左縣優化項目建設用地組卷流程,單獨選址項目平均簽字由71人次減少到25人次,35個工作日即可完成組卷;建平縣探索“統一代辦、集中審批”,成立涉及19個審批業務部門的“代管辦”,集中代辦以前需要企業負責辦理的審批手續,降低企業辦事成本。
“優化營商環境是朝陽一切向好的前提和基礎。”朝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蹇彪表示,朝陽全面啟動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強勁態勢,全力創建國家級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示范區,確保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