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校牽頭 學術論壇匯智 校企合作創新
涼山職教探索新工科人才培養新路徑
專家學術分享。
現場提問互動。
2021年12月28日至29日,“人工智能+”通專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學術論壇在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舉行。本次論壇以“新工科、創新程、AI新未來”為主題。
攀鋼集團公司焊工培訓中心主任、焊接高級工程師、攀枝花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際焊工技師、攀枝花市勞動模范、鞍鋼集團勞動模范、鉗工高級技師等嘉賓應邀參加。
據悉,本次論壇是我州高職學校立足于涼山州和攀西地區產業布局,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舉措,旨在以推進新工科專業建設為契機,創建高水平應用技術職業院校。
協同育人 集聚資源優勢
“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發展的背景下,教育將發生“三個轉變”:一是教育范式從“教師教什么”轉變為“學生學什么”;二是教師角色從知識講授者轉變為學習指導者,教師將主要通過精心設計學習活動、資源、問題、工具等,幫學生深刻理解和內化知識;三是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主學習者?!?/p>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梁恩榮,從個人學習焊接技術的成長經歷出發,向與會師生講述了技能如何改變命運,如何用匠心成就人生以及技能報國的自豪感,勉勵同學們要用昂揚的斗志,以“一技在手、天下我有”的豪情,讓美好青春在技能傳承發展中綻放無限光華。
攀鋼集團公司焊工培訓中心主任潘子祥,分享了焊接技術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和行業趨勢,從學術研究和難題攻關兩個層面介紹了焊接技術在各類重大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人工智能和AI技術在焊接領域的融合與運用。并就如何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通過跨學科人才培養,對傳統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談了自己的思考。
“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新常態”。今后,高校的課堂將會更多地采取“線下教學+線上教學”的混合式教學場景切換模式。這種方式既可以保留傳統教育所特有的大規模班級結構特點,又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育公平、因材施教兼而得之?!?/p>
南京工程學院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郁漢琪教授通過線上交流的形式,為學校全體工科類教師作了《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與創新實踐》的主題講座,以項目制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從傳統工科專業如何轉型升級、學科競賽如何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如何進行教學模式的選擇和課程設計的優化、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如何融入主干課程教學、如何創造性地開展實驗實訓室和工作坊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和交流,使與會人員對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為學校專業改造升級給予了理論依據。
開放融合 構建新平臺
企業,是產教融合的主體。去年3月,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多部門負責人前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頭部企業和聯盟內高校進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實地考察交流。
考察組走訪調研了珠三角7家大型企業,在深入各企業走訪調研了解生產經營,業務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基礎上,與各企業負責人圍繞產學研深度融合,人才培養輸送,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校企需求對接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溝通。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堅守為涼山和攀西地區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初心和使命,立足于涼山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攀西及周邊地區對于工科類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超前識變,主動求變,積極尋求工科類專業發展的新突破口。學校一直致力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此次通過與攀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學術論壇,深化校企合作,雙方將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融合互動,以期更高效地服務于區域產業和經濟發展。
個性多元 完善教學新體系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各級職業學校倍感振奮,紛紛按照“職業教育一盤棋”的思想,謀劃、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作為,努力營造“人人出彩、技能強國”的教育氛圍,推動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以大視野、大擔當推進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實現職業教育與涼山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對接,與涼山的支柱性產業相對接,與地方經濟建設迫切需要相對接的職教發展全新局面正在形成。
產業培育、企業發展離不開技能型人才,當前,涼山正積極搶抓職業教育發展新機遇,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作持續深入推進。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利用資本、技術、設施設備等要素舉辦或參與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開展職業學?;旌纤兄?、股份制辦學改革試點,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中高職企業一體化辦學,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契合。鼓勵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學校管理者、骨干教師互兼互聘。
承辦此次學術論壇的攀鋼工程技術部和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雙方相關負責人一致表示,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雙方通過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產業學院,共同探索適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通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整合企業的師資、實訓、科研和崗位資源,為川應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學習成長平臺,為學校的雙師型隊伍建設搭建完整的培養體系,助力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實現校企雙贏。(記者 王敏 央青)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