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9257臺/套,同比大增26.6%……這一組數據釋放出,疫情下中國制造業快速復蘇的強烈信號。后疫情時代,中國工業經濟展現出了應對復雜嚴峻局面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工業機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現逆勢上揚。
與中國整體行情“同頻共振”,庫卡機器人中國區三月份的訂單量相比二月實現了翻倍上漲。在整體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庫卡機器人為何能快速恢復產能,推進復工復產順利進行?后疫情時代,工業機器人行業“免疫力”如何提升?
正值全國兩會期間,庫卡中國CEO王輝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指出,1月下旬,庫卡中國區迅速反應,成立了新冠疫情應對工作小組,從物資保障、員工溝通到醫療支持;從政府復工許可到企業復工復產,推動了庫卡“鏈條”的有序轉動,也激發了企業轉“危”為“機”的內動力,讓團隊變得更有凝聚力。
未雨綢繆
抓住時代機遇
在過去的一年中,庫卡從人員到投資的整體研發投入實現翻番增長。在上海、順德兩地構建機器人研發團隊,同時推進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工作和加大系統的研發投入。正是前期的“未雨綢繆”,不僅使得庫卡在疫情下能夠從容應對、游刃有余,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領跑地位。
選址松江,扎根上海,在王輝看來,不僅基于松江優渥的產業發展土壤,更是庫卡全球產業鏈整體布局中考量的重要步驟。“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地區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客戶集聚、創新人才密度全國領先,已經形成了服務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
據了解,庫卡中國可向汽車、電子、消費品、金屬制品、物流、電子商務、醫療保健等各個行業的客戶提供基于機器人的一整套自動化解決方案。以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為例,特斯拉的車身加工車間生產線上,裝配有大量的庫卡工業機器人;今年4月15日,庫卡與德國慕尼黑的汽車巨頭寶馬簽署了一份框架協議,將為寶馬新的生產線和工廠提供約5000臺庫卡機器人。
“危”中尋“機”
探尋行業發展新契機
隨著疫情明顯好轉,業內人士預計,制造業對自動化率提升的需求將有所增強,以減少在突發事件下對于人工的依賴。
在王輝看來,不管有沒有疫情發生,制造業自動化率都會有提升的趨勢。
庫卡正在對機器人使用方案進行標準化和模塊化輸出,幫助企業降低門檻,以此加快機器人在中小企業的推廣落地,也推動庫卡向數字化、無人化、高效化穩步發展。
4月以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及上海版“新基建”35條陸續出臺,對打造標桿性“無人工廠”和加快布局全網賦能的工業互聯網集群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標。
提前布局工業4.0,轉型無人化的“智能工廠”的理念,與庫卡在中國重點耕耘的領域不謀而合。王輝表示,工業自動化或機器人自動化的重要目標是將工廠變為“無人工廠”。“所謂的無人工廠,并不是說簡單的硬件堆砌,只是生產性、可重復性的工作會由機器人來代替,背后仍涉及一系列智能化、數據化以及精益管理”。
“未來,隨著5G和工業互聯網的大規模使用,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將會往更加數字化‘邁進’,包括有大量數據化的應用,同時也會變成整個工業互聯網比較有趣的組成部分。”這也是王輝“見到”的工業體系主要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