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湖北綠冷高科控股集團(下稱“綠冷高科”)新技術發布會暨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奠基儀式在湖北大冶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舉行。黃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書記郝勝勇、大冶市委副書記、大冶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潘小進、大冶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黃海東等相關領導共同出席此次奠基儀式。
智能裝備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既是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提高綜合國力、實現工業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據了解,綠冷高科奠基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占地50畝,是下屬子公司綠冷智能裝備制造(湖北)有限公司利用綠冷納米節能制冷劑技術參數,開發新型壓縮機為核心的專業空調和空氣源熱泵。該產業園計劃2024年6月份投產,投產后年產節能環保空調設備20萬臺(套),節能環保空氣源熱泵五連供(制冷、制暖、熱水、凈水、哄干)五萬臺(套)。預計年產值20億元,利稅5億,解決當地就業崗位300人左右。
綠冷高科董事長蘇靜表示,綠冷高科將緊密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積極響應國家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部署,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一個集綠色、智能、高效、可持續發展為一體的裝備制造產業園。
在國家“雙碳”政策和煤改電政策的推動下,空氣源熱泵技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大力推廣煤改電等清潔取暖工程,采用節能環保型空氣源熱泵是一種節能、安全、清潔、環保、舒適的采暖方式,有利于環境改善、對治理城市空氣污染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針對北方采暖,直接用電采暖效率低,耗電量大。用現有的許多風冷熱泵采暖適應性差,運行不穩定。對此,綠冷高科專門研究了一款節能環保型空氣源熱泵,利用綠冷高科生產第五代納米節能環保制冷劑,適合寒冷地區,甚至在極寒地區室外零下45℃的情況下也能供熱且有良好的供熱效果。
據綠色制冷工程研究院首先科學家劉秋新介紹,為了讓空氣源熱泵充分發揮效能、提升效能,綠冷高科開發了一種太陽能界面蒸發器,將太陽能利用效能提升至90%以上。且將太陽能界面蒸發器與空氣源熱泵系統相結合,形成一種全新制冷制熱設備。它的誕生,使高效、節能、環保的空氣源熱泵以及水源熱泵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該產品不僅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也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量供應。該熱泵機組由室外機、室內機、供暖系統、供冷系統、生活熱水系統、熱風烘干系統和純凈飲用水系統,即“五聯供”系統。在“五聯供”系統的基礎上,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形成生產“三聯供”機和“四聯供”機,該機組很好地解決冬冷夏熱地區高濕低溫的供暖問題,系統COP值達6以上,IPLV可大于10,有效的解決冬季采暖能耗過大問題,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另外,據綠色制冷技術研究院院長周鋒介紹,綠色智能空調設備依托綠冷高科第五代納米節能環保制冷劑為技術壁壘,生產專供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塔、中國廣電五大通信運營商的機房、通信基站用途,替代傳統機房基站空調。
周鋒稱,綠冷高科的第五代納米技術節能環保制冷劑,臭氧層破壞指數(ODP)≤0、溫室氣體排放指數(GWP)≤90、各項參數均低于國際環保標準。新技術能有效增強制冷系統潤滑度、提高壓縮機罐體硬度、減少壓縮機罐體的磨損、降低壓縮機運行壓力和壓縮機運行電流、延長壓縮機使用壽命,綠色智能空調比原空調的壽命增加30%,延長空調淘汰時間。
同時,通信機房、基站原5匹空調每小時耗電:3.67度;綠色智能空調每小時耗電:2.75度,每小時節約電能0.92度。一臺空調一年使用時間:8760小時,節約:8000度電,減少碳排放:7.8噸。相當于種植五棵三米高的成年樹才能達到碳中和。如果五大通信運營商的機房、通信基站有50%使用綠色智能空調,每年節約電能約180億度左右,按轉供電1元/度計算,可節約180億人民幣。減少碳排放1750萬噸,每噸碳按今年65元計算,產生碳匯11億人民幣。
目前市場上的空調設備,環境溫度最高極限為45℃,近幾年來,夏季極端天氣,中午最高溫達到55℃以上,此時空調就面臨“中暑”窘境,不但制冷效果差,而且比環境溫度35℃時的運行能耗加倍,空調使用壽命減短。因此,目前市面大多數空調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氣候現狀。
據悉,綠色制冷工程技術研究院從2016年立項,開發耐高溫的空調設備,在環境溫度調高至75℃,綠色智能空調產出冷量不減,更適用中東和東南亞國家,其環保、節能、耐高溫等特性將為國家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增添一大利器。
蘇靜還表示,綠冷高科將不斷站在科技前沿,努力創新,利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促進熱泵技術的低碳、節能、高效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以及零碳城市建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