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一重大課題,中集車輛CEO兼總裁李貴平在近期接受的一次外部專訪中,系統闡述了他的思考,并開出了“藥方”。李貴平指出,新質生產力不僅是技術創新的體現,更是企業組織結構性改革、資源配置優化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中集車輛將緊緊抓住新質生產力這個核心,引領行業破局,為傳統制造業實現“蝶變”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鑒。
一直以來,中集車輛注重創新設計和生產技術的研發。針對行業低效產能問題,中集車輛啟動了“星鏈計劃”,旨在整合旗下7家半掛車制造企業的資源,構建新型生產組織,涵蓋采購、生產、流通、分配等關鍵價值鏈。“星鏈計劃”運用大量數字化技術,如通過數字化設計和PLM平臺實現半掛車設計的創新,并在EPS平臺上實現核心零部件的集采。同時,核心零部件和全球供應鏈的管理與具體制造工廠解耦,以提升交付效率。此外,中集車輛還積極探索與牽引車廠商的合作,形成“好頭牽好掛”的商業模式,向客戶提供牽引車與半掛車的組合,這不僅是對生產組織的結構性改革,更是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深度融合。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中集車輛的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也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李貴平表示,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于推動生產組織的結構性改革和資源的重新配置。以“星鏈計劃”為例,公司成立了促進委員會,按照其愿景和路線圖構建新型生產組織。在新組織中,公司保留原有廠房,但根據新技術重新布局產線,形成基于高端制造設備的工作島,以適應設計數字化的趨勢。然而,這種變革也帶來了挑戰,如員工可能不適應新型工作島或缺乏數模化產品設計流程的了解。為此,公司建立了穩定的中臺,如全球半掛車技術總部,集中培訓工程師,確保技能更新;同時設立敏捷型作業中心,如星鏈半掛車年度車型中心,迅速響應“星鏈計劃”要求,推出并迭代年度車型。此外,公司也在工廠層面建立生產培訓中心,幫助生產工人適應新環境,重新設立KPI以激發員工積極性。
自第二次創業以來,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通過立足當地制造、銷售和服務,公司的海外企業不僅完善了全球半掛車業務布局,還充分利用了中集車輛完善的全球供應鏈和核心零部件生產組織,實現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以歐洲SDC為例,盡管初期面臨挑戰,但經過轉型升級,依托全球供應鏈和生產組織,成功提升了SDC的生產效率和業績,使其在通脹壓力下依然保持強勁增長,盈利創歷史新高。目前,中集車輛已全面構成跨洋運營的發展格局,業務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擁有21家“燈塔”工廠。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