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磚瓦工業協會副會長、世界磚瓦運營平臺創始人張榮鑫在會上發言時表示,磚瓦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石,不僅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更是綠色健康、低碳環保理念的典范。他表示:“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傳統建材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共同開啟建材行業的新篇章。在數智化時代,綠色節能新技術讓傳統建材行業能夠凝聚新生產力要素,為世界建筑藝術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p>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建筑學院院長陸琦對嶺南傳統建筑分類進行了比較思考,他認為:“應該堅持守正創新,在了解弄清其本源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現代建筑設計要思考如何體現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類建筑修復及傳統風貌街區改造要思考如何體現和融入現代材料與設施。”
黃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設計院院長、徽派建筑專家陳繼騰對徽派文化和徽派建筑流脈進行了總結分析。針對建筑風貌問題,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顧問總建筑師黃漢民強調,要善于闡述民族地域建筑的特征,才能根本上消除“跟風”,改變“千城一面”的現狀,擺脫簡單的模仿、抄襲、創造真正的卓越。本土文化要有文化自覺的意識、文化自尊的態度、文化自強的精神。
關于古建筑與新建筑的區別,中國營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祁嘉華認為,在推動行業傳承創新視野下對中國古建價值進行再發現。當下對古建筑的研究還停留在外觀形態記錄和一般性總結的層次,無法揭示古建筑與中華文明之間的深層關系,更沒有觸及到古建筑的核心價值。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歷,鑄造了古建筑的核心價值。要想準確把握這種價值,不僅需要建筑學知識,更需要歷史學、倫理學、社會學、哲學等方面的修養,在多學科交叉中發現其中永久魅力。
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空間藝術工作委員會主任羅麗在《城鄉產業共建共享共榮》的分享中,介紹了國家重點課題研究成果“數字生態城鄉共建共享經濟共同富?!钡男履J?。
泛華集團副總裁雷超兵認為,新型城鎮化進入下半場,面對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產業園區等應用場景,應站在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角度,為城市提供產業育城+投建運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產業升級。泛華集團低碳設計研究院院長王政以《磚之藝術》為主題,詳細展示了磚瓦材料在城市更新中的應用實踐,強調了磚的耐候性、易于切割和環保等特性,并通過對古今中外磚結構建筑的案例分析,彰顯了磚瓦作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可持續建筑材料的藝術價值和實用性。
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結合多年的全國商業街行業實踐,對磚瓦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他表示,磚瓦是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獨特精湛技藝價值的瑰寶,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磚瓦應與社會的發展同向,與時代的脈搏共振,與潮流的音符共舞,與市場的繁榮共興。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趙逵在題為《磚的光影與藝術》分享中,介紹了中東磚穹頂結構與光影的相互形塑,西方磚拱券結構與光影的相互形塑,西方建筑中磚的整體性運用,以及磚結構在當代設計中的特色表達。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傳統建材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北京土木建筑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吳吉明深入探討了傳統建材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之道。此外,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方云飛作了題為《現代磚瓦案列應用技術和項目》的分享。
會議還舉行了廣東秦磚漢瓦設計院有限公司世界磚瓦運營平臺與中國建設勞動學會人力資源服務專業委員會的磚瓦匠人技術培訓簽約儀式、廣東秦磚漢瓦設計院有限公司世界磚瓦運營平臺與泛華建設集團合作簽約儀式。包括城市規劃、建筑裝飾和設計、遺產保護與活化、傳統村鎮和民居保護利用、鄉村文旅發展等領域在內的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從業者,線上、線下共計近30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