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國家寶藏》第四季悄悄上新。自第一季播出,《國家寶藏》已經開播七年,每一季評分都在9分以上。在這個“短、平、快”的時代,《國家寶藏》用深厚的歷史底蘊展示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為傳統文化與當代消費相結合形成新的文化產業形態打開了一條“野路子”。
《國家寶藏》的成功之所以被人津津樂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文化與商業結合中的突出表現。它不僅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博物館熱”,而且通過與天貓新文創、王老吉、周大生、塔斯汀等企業的聯名,以文創周邊、珠寶、定制罐等商品為載體打造東方文明古國延續千年的美學格調。
在傳統文化復興的大趨勢下,傳統文化卻難以避免地面臨著日益凋敝的境遇,“短暫性的狂歡,持續性的缺位”成了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需要文化情懷,更需要商業頭腦和戰略思維,才能讓被“束之高閣”的傳統文化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生活美學。
作為“東方美學新商業”的創始人和踐行者,久畹蘭李茜堅持對文化的熱情和信心,十年來相繼開設了茶道、香道、花道、美學、琴藝、書畫、中醫等傳統文化課程及活動,以生活美學為基礎,以現代教育理念融合傳統書院精神,發掘中國城市的歷史故事,弘揚中國多元化的民族文明,為中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
自2014年久畹蘭·生活美學館成立,李茜帶領久畹蘭一直走在傳承東方美學的路上。對于久畹蘭而言,東方美學不僅要散發東方文化的“美”,更要用商業的方式將文化的“美”可持續。久畹蘭用現代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專注于品牌美學戰略設計和東方生活美學系統研究,為優質創新品牌、學習型社區、家庭提供精準的美學文化系統解決方案,讓東方美學走向世界。
“看不見”的傳統文化,原來這么重要……
在悠長的歲月河流里,傳統文化猶如一朵綻放時絢爛、靜默時令人想念的曇花,瓣瓣清雅、朵朵幽香,輝映歷代圣人的洞見與深邃,匯聚萬古英豪的膽略與情懷。然而,時光荏苒,世事如棋,現代都市的繁華迷人眼,傳統文化的厚重不斷被稀釋,在繁華街巷中悄然凋零。
最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的凋敝,不僅是形式上的消逝,更是精神層面的荒蕪。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李茜親自感受到了文化對個人修身養性的絕妙之處。在第一次學習茶藝的時候,茶藝老師給李茜的第一個任務是燒水。燒茶的水,只取一沸。茶圣陸羽觀察每一沸水的形態,將其歸納總結為“一沸如魚目、二沸如涌泉連珠、三沸如騰波鼓浪”。看似很簡單的三句話,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卻難倒了李茜。
非透明的容器,無法直觀水的沸熱狀態,僅能通過聲音識別。水燒開發出的聲音同風吹過松林發出的“嗚嗚嗚”聲類似,文人墨客便將其稱為“松風”。心不靜,就難以辨別。第一次聽到“松風”時,李茜不自覺地落淚,那一瞬間,她說“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去過的松樹林”。后面,李茜陸續接觸到了香道、繪畫、古琴等,在同傳統文化的深入接觸中,她也逐漸找到同自己和解的方式。
心靜了之后,人生格局也會打開,不計較得失與評價,有自知之明更有識己之智。這份平靜,也正是李茜創辦久畹蘭的初心。自2014年久畹蘭·生活美學館成立,久畹蘭一直走在傳承東方美學的路上。久畹蘭發揮在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方面的專長,深入挖掘并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文化 IP 的創造和推廣實現跨界合作和擴展,通過“文旅熱”在文化旅游項目上進行布局。十年如一日,久畹蘭始終堅守初心,走在東方美學傳承的第一線。
東方美學新商業,用商業的方式撒播文化的種子
東方美學,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一抹淡墨勾勒萬千氣象,千年的智慧與情感在墨色深淺間靜靜流淌。從“生活美學”到“東方美學”,久畹蘭更關注美學對日常生活全方位、多面立體的影響,更希望傳遞出美好生活的情懷和向內探索的自洽。
一方面,久畹蘭不斷開設各類傳統文化課程及活動,策劃并制作一系列非遺文化、城市生活、文旅宣傳、美學推廣、文化課程等視頻作品,運營久畹蘭人文美學空間、雙龍井文博園、張耀山藝術館等文化空間。另一方面,久畹蘭致力于發掘中國城市的歷史故事,弘揚中國多元化的民族文明,為中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
未來,久畹蘭將繼續秉承“東方美學新商業”的理念,不斷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