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君語:
6月11日,中美第一輪經貿磋商在倫敦結束。雙方似乎談得還不錯,美國總統特朗普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社交媒體發布了消息,出現了deal一詞。與此同時,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到5月,即便中間經歷145%的畸高關稅,我國外貿出口總額依然增長了7%。
2018年到2025年,經歷兩次貿易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全球貿易確實在變,但貿易不是那么容易被切斷的。無論是關稅,還是技術的發展,都讓我們再也不能用過去的思維來理解外貿。過去20年,中國的制造業工廠、外貿服務商、互聯網平臺、數以萬計的國際電商,將中國從傳統的世界工廠一步一步打造了更具戰略意義的“全球供應鏈樞紐”。
中國供應鏈的廣度、厚度與彈性,放在人類經濟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此伴生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傳統上被認為是最脆弱的民營中小企業,反而在這兩次貿易戰中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 這也是中國能夠扛過7年貿易戰的底氣所在。
出現這樣的變化,過去20年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互聯網、數字化革命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而技術也總是奔流不息,數字化之后是AI化。此時此刻,AI的進化距離經濟學家所期待的產業化,距離也從未有如此近。而這一次的AI產品,也許會讓很多企業、電商大吃一驚,就像當年移動互聯所引發的革命。
所以,我們到底怎么看待全球貿易?尤其是怎么看待AI技術進化中的全球貿易? 這篇來自外貿第一線平臺阿里 國際站總裁張闊 的演講,或許能讓你得到一部分答案。
很多人熟悉阿里,而阿里國際站其實就是阿里巴巴在1999年創立時的第一個業務,26年來,從事的一直都是占全球貿易最主流的B2B業務。目前是全球最大的B2B外貿跨境電商平臺,聚集著最多的中國外貿工廠。
6月10日,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在羅漢堂與北大國發院共同舉辦的數字經濟年會上,做了一場有關“數智化正在重新定義全球化”的演講,談到了全球貿易的最新變化,也談到了AI在全球貿易中的快速應用。
他認為:未來全球貿易這一30萬億美金產值的巨大產業,至少應該由AI帶來10%以上的增長。只有給GDP帶來10%以上的增長變化,才是AGI到來的標志。
———
大家好,我是張闊,來自阿里國際站。前面聽了幾位嘉賓的分享,更多的是經濟政策、宏觀的角度,我主要是從企業的視角,從實務的視角講一下面對新的貿易形勢和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能看到世界上的中小企業的機會是什么,以及所有的企業應該要做什么。
01/民營企業出口挑大梁
第一張圖這里,我回顧了從2017年到2024年過去7年發生的大事,這7年經歷了一次貿易戰,還有疫情,全球貿易的波動,如果我們只看一個數字,就是中國民營企業在中國出口結構中的變化,這是一個核心數據。
從2017年開始,中國民營經濟占到中國出口總額的46%,這個數字有非常長一段時間沒怎么變化波動。
經歷了貿易戰和疫情,因為民營經濟本身的韌性,以及整個民營經濟的環境變化快速的迭代,民營經濟在中國出口中的占比從46%躍升到了65%,第一次成為中國出口的核心主力。
第二部分我們看一下中美貿易結構,雖然中間有非常多的波折,比如第一次貿易戰,中國對美出口的絕對值依然從4300億來到5200億,其中中小企業份額更大,從2000億到3000億。如果我們放寬視野到全球市場,中國民營中小企業的占比也是逐步增加的。
如果我們把時間線也拉長,從1999年開始到2024年,1999年中國民營企業的出口占比不到2%,今天出口占比65%,這足以反映過去20年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
02/中國供應鏈經得起考驗
第二部分我談一下貿易戰,從一個企業角度怎么看這個事情。
假設時間節點調到2030年,我們回頭來看特朗普的貿易戰策略,怎么衡量他的成功與失敗?這其實也就是企業經營里講的結果導向。由此,我們更能看清特朗普的貿易戰到底要實現什么目標,及其實現的可能性(幾乎都很小),由此才能更好地判斷他最終會做什么?
第一,看就業。貿易壁壘、加稅,能不能增加本地制造業崗位? 從第一次貿易戰來看,鋼鋁加了比較高的關稅,如果從特朗普上臺宣布這個政策開始到第二任總統中間,跟鋁業相關的制造業崗位有所增加,但是如果看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包括使用鋁材的終端工廠,整個的崗位是在下降的。因為上游雖然增加了一些崗位,因為鋁的整個成本提高,下游使用這些原材料加工制造的成品競爭力下降,所以就導致下游產業工人的數量是減少的,加在一起整體并沒有達到增加產業工人的目的。
第二,看物價。 物價其實更好理解,因為美國一年的零售總額大概7.5萬億美金,整個的庫存大概是1.5萬億到2萬億美金左右,所有的商品在兩個月之內不分品類都會消耗完,所以一旦增加關稅,那滯后效應至少就是加稅之后的兩個月,整體的物價隨著關稅增加、成本的增加也會有所提升。
前面兩項緊接著就是經濟增長,如果就業沒改善,物價還要漲,整個消費可以預見會有一些波動和變化,經濟增長可能也會受影響。衡量宏觀經濟的幾個核心指標,就業,物價水平以及經濟增長都會受到影響,這個是我們從貿易戰看對美國經濟直接的影響。
下面看一下中國和全球,一方面是中美企業的連接是怎么樣的,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國賣全球”多元化的進展是怎么樣的?
在喊出145%關稅的當天,我正好在美國,在做很多企業包括合作伙伴的訪談,我會問大部分的企業一個問題:接下來三個月,六個月,十二個月,你們的計劃是什么?問的對象就是美國的這些買家,阿里國際站是連接供需兩端,買家側和賣家側。
買家側大多數的反饋,當然這些反饋也跟我們阿里國際站面向的用戶群體有關,核心的用戶群體是美國的中小企業,他們的需求小單化、碎片化,因此對供應鏈柔性化、快速響應的需求是非常高的。
接受訪談的中小企業表示,在全球范圍內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當前最具競爭力的供應鏈肯定是在中國,并且大部分企業表示在未來6-12個月之內很難把供應鏈遷移到中國以外。雖然我們知道有非常多的制造業,包括低端制造業在外遷,但是滿足全球的品牌商、全球的中小企業快速多變的需求,中國供應鏈的韌性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即使在高關稅的情況下也很難遷移供應鏈,那么,哪些海外的企業(買家)會受到影響?
受影響從小到大:
首先是品牌商,本身有自己的忠誠的的客戶,受關稅影響,最終可能就直接提高售價;
第二是零售商,本身組貨的方法比較靈活多樣,響應市場的變化有很多的方法;
第三個就是大型的進口商以及批發商,本身不是面向終端銷售的零售商或者是品牌商,它們受到的影響更大。
從訂單的角度來講,我們看到非美交易的訂單增長數字在3、4、5月相對來說比較平均,都在30%到40%之間,增速也有所上升,如果看美國3、4、5月訂單,增速從35%降至10%,確實還是受到影響,增速則在放緩。中小企業韌性非常強,但是因為美國關稅政策不斷在波動,非常多的海外買家企業會選擇觀望(看關稅是否會變化)。
但到5月,中美日內瓦經貿談判結果公布后,很多美國訂單就開始恢復,我們平臺上美國訂單的增速逐步恢復到4月以前的水平。
從中國賣全球的視角來看,無論是歐洲還是亞太還是發展中國家,包括拉美、中東等等這些發展中國家,有三個不同的區域在數字化的加持下,訂單的增速還在進一步加快,其中以歐洲增長最快,拉丁美洲也有非常多的品類有非常多的變化,比如說服裝、汽車零部件等等,伴隨著整個中國的高端商品、附加值高的商品、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商品逐步增加,這些品類在全球范圍內受到歡迎,中國企業可以繼續賣全球。
我們可以想象,一旦中美貿易之間有波動,非常容易做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如何讓出口更加多元化,除了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去變成全球企業以外,另外一種就是中國企業對外的銷售也會越來越多元化。
03/未來的全球貿易,至少應該由AI帶來10%以上的增長
我們前面簡單講了一下貿易摩擦引發的一些數字的變化,后面我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更長期的,關于人工智能對于全球貿易變化的影響。
我們現在如何定義人工智能的狀態呢?如果從做題,做數學題、物理題,解決一些奧林匹克競賽題等等來看,人工智能其實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但是如果要看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我們說還是在非常初期的水平。
貿易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應用的領域,無論是復雜的過程流程,包括語言問題,時差問題,包括買家和賣家的整個供需匹配的問題,AI在當中都有非常大的價值。
第一,從商家的角度來看 ,我們覺得這次AI的產品跟以往的若干次數字產品迭代非常大的一個差異就是,它本身是一個生產力的工具 ,不是一個簡單提升效率的工具。
我們給商家提供的產品也是基于此,我們給商家提供了4個Agent,包括發品相關的,數字化營銷、接單做貿易溝通客服相關以及風控品控相關的。
這4個Agent,相當于每一個商家在他開通國際站的那一刻就同時有4個數字化員工,我們對于這4個Agent核心的目標定義就是這4個Agent本身的能力應該超越80%的現實中國際站里面真人的操作能力 ,比如發品,Agent發品的曝光轉化要比照真人從頭到尾自己發品,它要能超過80%的人,我們現在絕大多數的Agent可以達到75%的水平,接近80%。
整個阿里國際站服務的商家數,每天在使用4個Agent的商家數是超過12萬,國際站上有60%以上的商家都在使用國際站提供的4個Agent的產品,我們預計到今年年底覆蓋率接近100%。
第二,關于AI如何去改變供需關系,如何改變搜索? 我們看傳統技術里面有哪些領域在AI這個時代可能會重構或者是被賦予更大的價值?第一部分就是關于數據和信息的獲取,當前最領先的搜索引擎比如說谷歌,對于全球數據的索引僅有5%的覆蓋,有95%的數據要么存在各個數據孤島,要么是各個企業內部。
對于國際站上的外貿商家也是一樣,每個商家都有自己的異構的數據,如何把這些離線的數據變成在線的數據,能夠被全球的買家和賣家理解,這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力。
關于交互,以往由互聯網或者是搜索引擎去教會人用一個比較異化的方式操作電腦,比如說你輸入幾個關鍵詞,給你一些鏈接你點鏈接分析,現在基于人工智能可以有更自然的語言,更加多模態的方式,電商天生就是多模態的形態,有圖片,文字,直播等等。同時可以由同步和異步解決商家的問題,當然你的問題很復雜可以通過異步的方式去處理很,如果你的問題很簡單,我們可以100毫秒之內返回1000個答案,就跟以前的搜索引擎一樣。
基于前兩個大的變化,我們說未來基于Agent,以及關于整個產業鏈上面的價值可以用AI完全重構,并且AI本身的普適性可以給全球的中小企業帶來一個很大的變化。
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當我們推出第一個基于AI的搜索引擎:Accio,我們看到了所有的搜索的內容,從原來最簡單的一個關鍵詞的羅列,慢慢變成很長的句子,這些長的句子里面包含很多創意想法。比如一些人想用它來做business research,也就是他希望去了解一些原來不了解的商業領域,或者是類似“我希望開一個餐館你給我提供一些意見”等等——這些原來可能不會出現在搜索引擎里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AI的搜索引擎里面。
我們基于AI去完全重構了國際貿易的搜索、溝通,包括各種各樣的任務向的新的模式,這個產品叫Accio.com,整個AI的搜索接下來6-7月份會重構國際站的搜索,基于整個技術上的變革和變化。
我們認為未來全球的貿易,至少全球貿易這30萬億美金的總產值,至少應該由AI帶來10%以上的增長變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覺得AI是切切實實的給全球帶來真正產業級的變化。
而通過一個個產業級的變化,當AI能帶來10%以上整體GDP的變化,我們覺得可能才能說真正AGI時代的到來。
謝謝大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