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黄色,欧美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8v,国产精品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黄色美女小说,在线视频观看91,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中國企業報集團主管主辦

中國企業信息交流平臺

微博 微信

2025年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目標仍任重道遠

作者:記者 張維 2023-04-07 13:57 來源:法治日報 次閱讀
 
2025年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目標仍任重道遠

核心閱讀

  今年一季度氣象條件不利,排放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些地方上馬“兩高”項目,部分企業甚至違法排污。但現在還在可控范圍內。生態環境部有信心以更大的減排量來沖抵經濟增量和氣候異常帶來的不確定性。

  “天空變成了橙色。”“連呼吸都帶著土味。”“迷失在沙塵里。”

  3月19日至23日發生的強沙塵暴讓人印象深刻,而緊接著又一輪沙塵天氣再度來襲。4月1日至3日,新疆南部和東部、內蒙古西部、甘肅、青海柴達木盆地、寧夏等地多沙塵天氣,新疆東部和南部、內蒙古西部的局部地區有沙塵暴。

  “截至3月26日,沙塵導致全國優良天數比例損失了5.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增加了1.2個百分點。”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坦言,今年一季度的空氣質量形勢確實是不容樂觀。

  除了沙塵暴,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國陜西、河南等地發生的長達11天的跨年霾;隨著疫情后經濟的恢復,二三月份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這些都意味著,今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的新的一年要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將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目標。

  沙塵大年 加強預測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信息,3月19日至23日發生的強沙塵暴,是今年以來強度最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次,影響了全國20個省、區、市,北方各地PM2.5、PM10的濃度達到了嚴重污染,河北張家口PM10的峰值超過了9000微克/立方米。

  受沙塵過程影響,今年以來全國共有140個城市出現了沙塵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其中131個城市出現嚴重污染,均為5年來最多。

  不過,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21世紀以來,中國的沙塵天氣總體上是逐漸減少的趨勢,高發期仍然集中在3月份至5月份。據了解,今年3月份以來沙塵過程較往年同期略偏多,較十年同期多了兩次。尤其是3月19日至23日這次,氣象部門定級為強沙塵暴(氣象部門根據能見度將沙塵暴分為特強沙塵暴、強沙塵暴、沙塵暴、揚沙和浮塵五種級別)。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氣象部門的說法,沙塵的結束時間是以能見度來判斷的。但是從生態環境部的監測來看,沙塵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時間卻更久。

  劉炳江分析,今年3月份以來,沙塵天氣偏多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下墊面利于沙塵活動。2022年蒙古國降水較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蓋較差。今年3月份以來蒙古國的南部和我國的西北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5至8攝氏度,尤其是3月初出現了一次極為罕見的回暖天氣,這次回暖天氣導致凍土層沙土快速融化,同時沙源地基本無降水過程,地表無積雪覆蓋,大范圍的地表裸露,有利于沙塵活動。

  二是氣象條件有利于沙塵傳輸。今年蒙古氣旋強度偏強、冷空氣活動較多,在冷空氣東移南下過程中,強烈的大風,為沙塵粒子的卷揚進入高空提供了有利的氣象條件,在高空西北氣流的作用下,大量沙塵粒子向下游傳輸沉降,疊加內蒙古本地的沙源,影響我國北方地區。

  據科研人員統計,近十年來,蒙古國戈壁地帶一年中發生的沙塵暴次數,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今年春季蒙古國南部至內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氣旋階段性南下影響,利于形成沙塵天氣過程。

  “預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過程次數較近十年同期偏多,今年是一個沙塵的大年。”劉炳江表示,接下來,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氣象部門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預測到可能出現沙塵的時候,及時發布信息,提醒公眾做好健康防護。

  企業違法 監管乏力

  今年另外一件引發公眾對空氣質量關注的大事,是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國發生的一次長達11天的跨年霾。

  這一集中在陜西和河南等地的反常天氣,引起了生態環境部的高度重視。“我們啟動了重污染應急預案,但是效果不理想,這不符合邏輯。‘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一次污染過程,應對方面有一些問題。”劉炳江說。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河北已經全部退出后十位,現在后十位中河南占四個,陜西占三個。

  2月以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和副部長趙英民以“四不兩直”方式分赴河南和陜西對企業開展檢查。突擊檢查獲得了預期效果:檢查了13家企業,發現存在大量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偷排偷放、生產臺賬弄虛作假、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造假等突出環境違法問題。并督促相關省市開展調查,堅決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關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

  “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頻發,充分暴露出來當前大氣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項。”劉炳江說,部分企業漠視法律,突破底線;部分地方治污攻堅定力不夠,韌勁不足;部分地方生態環境監管流于表面,能力薄弱。

  為此,生態環境部將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以點帶面,幫懲結合,督促企業扛起大氣治理的主體責任。包括嚴肅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組織各地以案為鑒進行警示教育,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也忠告違法企業要敬畏法律,若敢違法,必將受到懲罰;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指導各地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幫助企業完善治污設施,清理整治一批簡易低效治污設施。

  拐點未現 壓力仍大

  今年經濟全面恢復,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空氣質量反彈壓力增大。

  “今年一季度氣象條件不利,排放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些地方上馬‘兩高’項目,部分企業甚至違法排污。但現在還是在可控范圍內。”劉炳江說。

  據了解,在今年生態環境部部長采用“四不兩直”方式檢查以后,全國各地都在開展這方面的行動。“企業把所有治污設施全部開足,會有一部分減排量,另外針對一些低效的或者是無效的治污設施,今年要開展更新行動,這也會促進減排。在我們目前預測的經濟增長和減排量前提下,我們有信心把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劉炳江說。

  “不過,最難把握的是氣象條件。”劉炳江解釋道,“一季度就超出我們的預期,而且預計今年秋冬季氣候形勢將從拉尼娜向厄爾尼諾轉變,不利于冷空氣活動和污染擴散,這對抵消減排量有多少作用,現在還不敢說,有不確定性。但我們有信心以更大的減排量來沖抵經濟增量和氣候異常帶來的不確定性。”

  劉炳江說,當前影響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的主要是重污染天氣,所以黨中央、國務院要求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同2013年相比,我國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但現在空氣質量改善的成果還不夠穩固,由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出現,整體仍未擺脫氣象條件影響,當遇到不利的氣象條件時,重污染天氣仍然多發頻發,尤其是今年以來已經多次發生重污染天氣過程。

  去年11月,生態環境部會同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出臺了《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嚴控污染物的排放增量,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依法依規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因地制宜強化攻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重點是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做好重污染天氣的應對,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等能力建設;持續完善應急減排清單,推進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執法監管,嚴格日常監管執法,同時調集全國環保系統優秀骨干執法人員,在重點地區壓茬式開展強化監督幫扶。

  “2025年全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的目標是控制在1%以內,由于各地大氣污染治理的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控制目標有所不同,經濟快速增長、氣候異常、大規模焚燒秸稈和煙花爆竹高強度大范圍燃放等也存在不確定性,我們將以嚴控增量、多減存量和精準科學應對重污染過程的確定性,應對這些不確定性,努力實現目標。”劉炳江說。


點贊()
上一條:我國在華北7大河流水系開展河湖生態環境復蘇行動2023-04-04
下一條:2025年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目標仍任重道遠2023-04-07

相關稿件

近期重污染天氣頻發 如何治理? 2023-03-29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 2023-02-23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基本完成 央企完成率超98% 2022-09-11
多家央企完成三年行動目標 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2022-09-01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基本完成 2022-07-18
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報 中國社會經濟網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新浪財經 鳳凰財經 中國報告基地 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網 杭州網 中國產經新聞網 環球企業家 華北新聞網 和諧中國網 天機網 中貿網 湖南經濟新聞網 翼牛網 東莞二手房 中國經濟網 中國企業網黃金展位頻道 硅谷網 東方經濟網 華訊財經 網站目錄 全景網 中南網 美通社 大佳網 火爆網 跨考研招網 當代金融家雜志 借貸撮合網 大公財經 誠搜網 中國鋼鐵現貨網 證券之星 融易在線 2014世界杯 中華魂網 納稅人俱樂部 慧業網 商界網 品牌家 中國國資報道 金融界 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招商聯盟 和訊股票 經濟網 中國數據分析行業網 中國報道網 九州新聞網 投資界 北京科技創新企業誠信聯盟網 中國白銀網 炣燃科技 中企媒資網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 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濱州東方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喜來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